八坼小学高数组开展“以任务单为抓手,打造数学高效课堂”主题教研活动(二)
日期:2023-12-07 11:22:32  浏览量:199

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,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。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身经历、体验、探索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,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,在动手实践、自主探索、合作交流等多样的学习方式中提高课堂参与度,促进有效思考。课堂上,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难点,设计连续的任务探究活动,让学习由浅入深,驱动学生不断思考与探究,提升逻辑思维能力,掌握知识的本质和联系。

12月7日,金小英老师执教《一一间隔问题》一课,教学时出示情境主题图,学生提取有效关键信息并分析,先进行猜想和验证,探究木桩和篱笆、兔子和蘑菇、夹子和手帕这三组数量之间的关系。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单1:按要求在表格里填写相关数据,并讨论每组种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。学生可以在图上圈一圈、画一画;并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。过后组织汇报交流,学生借助实物投影演示,渗透数形结合与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。在经历汇报—观察—交流—发现—小结规律等一系列活动后,建立“一一间隔”问题的模型。紧接着教师开放问题,“圆和正方形一一间隔排列,现在有圆20个,正方形可能有几个?”,由此提出学习任务2:“两端都是圆,正方形有几个?”,“两端都是正方形,正方形有几个?”,“一端是圆,另一端是正方形,正方形有几个?”学生画一画,圈一圈、算一算,并自主思考完成学习单2。将模型进行迁移,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“两端物体相同”、“两端物体不同”这两种情况的规律。教师又抛出学习任务3:如果圆和正方形一一间隔排列,围成一个封闭图形。如果有圆20个,这时候正方形有几个?从而深化模型。学生在这样一个接一个的学习任务挑战中,对“一一间隔问题”的理解更加深刻,让学习实现真实发生,促进思维的深刻性,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。

任务型教学策略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,以学习任务为主线、教师为主导、学生为主体,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定学的讲授教学模式,创造了以学定教、学生主动参与、合作交流、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和课程内容重难点,制定可行的学习任务单,促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,主动建构探究、实践、思考、表达、运用,从而激发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,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,拓展思维空间。